上海市政府新闻办1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高教规划》)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职教规划》)主要内容等情况。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两大规划的主要目标
着力做好规划、投入、评价这三件事,是本届市政府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其中做好规划更是根本之根本。自2013年以来,上海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这两大规划的编制,目的就是在全面梳理本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家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口变化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等因素,特别是对照国家战略和本市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综合运用大数据方法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对2030年上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分类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力求面对未来上海乃至周边区域各类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类型上都能输送、在结构上大致匹配。
两大规划确立的主要目标有三点重点说明:
一是相互关系。高教规划主要面向本科及以上高校布局和人才培养层次,职教规划主要面向应用型人才全口径培养,所以,这两大规划并非绝对分离,而是存在有效交集,特别是对于本科以上层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它们是横跨两大规划。所以,上海在编制过程中,对这两大规划的主要目标也进行了紧密对表。
二是时间节点。对于两大规划,上海都超前规划了2030年的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分类发展目标。同时,把2020年发展目标作为重要节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是动态调整。为充分考虑政策变量和不可预测因素,上海建立了三年一轮的规划执行与规划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每三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论证,督促有效落实;每三年对规划内容进行研究论证,根据新形势新需要予以调整完善。
二、两大规划的重点内容
(一)《高教规划》的重点内容
一是立足人才培养需求调整优化本市高校布局结构。围绕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需要,《高教规划》针对医学、艺术、经管、法学、理工农、文史哲教6大门类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布局,分别提出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据此,今年初,上海已经依据规划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未来还将以合并组建、新设增设、调整撤并、合作办学、二级学院独立运行等方式优化上海高校布局结构,使其更加契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
二是构建普通高校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体系。在《高教规划》中,本市构建形成上海高校二维分类管理体系,横向维度上,按照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发展情况,把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类;纵向维度上,按照承担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功能,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应用技能四类,形成了“十二宫格”。
主管部门将在与高校充分沟通并由其自主定位后,把全市所有高校都放进相应格子里,并配套建立相应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争创一流、办出特色,从原有“一列纵队”变为“多列纵队”。
(二)《职教规划》的重点内容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海在《职教规划》中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未来将适度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校毕业生的比例、应用技术类为主的本科院校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打通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形成系统的、梯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职教规划》搭建形成的立体化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上海将贯通从中职到专科、从专科到本科多渠道、多形式衔接融通的“立交桥(具体包括:从中考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中考进入5年制专科教育、中高职贯通、中职或高中毕业进入专科高职教育、中职或高中毕业生通过秋季高考进入高等教育、中职-应用本科贯通、专科-应用本科衔接、专科-专业学位一体化培养等),这将对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接服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起到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
二是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上海对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涉及本市职业教育招生专业的14个专业大类和79个专业类分别对应到20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别职业院校规模和层次,分别提出增加、稳定、减少进行布局;对院校根据新技术、新业态增设新专业或方向,明确发展思路。
三是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为引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专业由学科和知识本位转向行业公司技术技能需求导向,上海将以突破传统本科专业目录的本科专业转型为切入口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普通本科院校。
叁、两大规划重点所要破解的问题
立足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是此次编制两大规划的战略出发点,上海希望通过系统实施这两大规划有效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切,特别是着力破解以下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增强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学生就业也是重大民生关切,但从问题导向来看,“岗位等人、人等岗位”等现象说明大学生培养数量不是过多,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和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为此,上海在实施两大规划过程中要在以下三方面着力:
首先,要大力加强“全人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更要把健全人格养成作为关键,培养他们对国家忠诚、对社会尽职、对工作敬业,形成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通过大量调研发现,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而且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于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面对这一需求反观教育,目前人才培养结构中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比例严重不足,对此必须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分析来制定专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为此,上海已经把14个专业大类对应行业过去若干年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再参考其未来人才需求规划用大数据建模作出需求分析,然后再与上海教育对接做规划,在此基础上使得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使得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第三,要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培养模式是关键。
佛法是唯一可以让我真正快乐起来并走出困境的引路明灯!基因,着力提升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总体来看,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将逐步缩小。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海将研制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采取构建以技术技能为本的课程体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形成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大大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占比、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行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第二个问题:切实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这次上海在《高教规划》中构建形成了二维分类管理体系,以此引导高校基于自身基础能力建设特色专业群,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
要使二维分类管理体系真正取得预期成效,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十分关键,不能盲目贪大求全。为此,上海也正在二维分类体系下,根据不同专业及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实际特点,测定13大学科门类生均培养成本,为调整财政投入和高校收费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得投入更科学、导向更明确。
与此同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针对目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上海做出了三项制度安排:
首先,刚留校的青年教师不能直接上讲台,要先担任2-3年助教,积累一定经验后才能独立开课;其次,所有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而且要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且以此作为教授任职的基本条件,不上讲台不能当教授;最后,想方设法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教师把心放在教学上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的软肋。既要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用制度构建来加以保障,并在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固化下来。
第三个问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但与之同时,目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确实还有待提升,有不少家长虽然觉得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但仍担心到了职业教育学校会“低人一等”。上海制定实施《职教规划》,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一边是公司大喊“技工荒”,尤其高级技工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一边是职业学校教育社会认可度普遍很低这样矛盾的现象。
为此,上海将在职教规划实施过程中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是“跳出教育办好教育”。这次职教规划的编制体现了政府各部门的整体合力,实施也要各部门协同发力,上海将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力争逐步改变对职业教育原有的不良观念,引导树立崇尚技术、尊重劳动的成才观和人才观。二是政府各部门与行业要联合定期发布应用型人才需求甚至薪酬标准制度,形成社会信息对称,让人民群众切实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且薪酬地位十分合理。三是学校教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和新业态调整,加快形成专业调整快速响应机制以及教学标准修订和应用机制。
二是加强政策支撑。上海将加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正向制度设计,研究更加合理的薪酬制度体系,优化技术职称评审,努力使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也将积极吸引、留住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上海已在居住证积分制管理办法中,把技能等级列为基础指标,紧缺急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还可以获得额外加分。
三是形成让学生从小近距离了解体验职业教育的制度安排。在这次职教规划中,职业教育已从以往的一个教育层次转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体系,适不适合走技术技能型道路,关键要看孩子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为此,上海将通过制度安排,多渠道、立体地让学生尽早接触体验各种职业,为他们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喜爱和擅长提供机会。比如,上海每年举办学生职业体验日,有近10万名中小学生、家长走进职业院校,亲身体验感受各自职业的魅力。又如,将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普通高中学生增加实践实验类课程比重,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两大规划的实施保障
两大规划将成为未来指导教育发展的权威依据和刚性要求。有关部门正在市人大的支持下,推动《职教规划》核心内容纳入职教条例修法之中,同时,积极推动《高教规划》核心内容进入地方立法程序。今后,所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和质量评价等,都会严格“跟着规划走”。